蛔虫病

妈妈们, 您是否有发现您的孩子有胃口不佳, 容易疲惫或有肚子抽痛的问题呢?如果是的话, 您的孩子也许患上了蛔虫病哦! 什么是蛔虫病呢? 蛔虫病, 是一种由肠道寄生虫引起的严重疾病。 简单来说,蛔虫病起因是由于肠道寄生虫(可以是以单一种类或多种类)寄生在宿主的肠道并危害宿主的健康! 而宿主又是什么呢? 当肠道寄生虫进入到我们的身体时, 它会寄住在我们的肠道中, 吸收养分并在里面繁殖, 而这时我们就变成了所谓的“宿主”。 宿主可以是大人或小孩, 所以并不是只有小朋友才会患上蛔虫病。 任何不良好的卫生习惯都有可能提高患上蛔虫病的风险哦!当这些寄生虫进入到宿主的的肠道, 它们会和宿主竞争养分, 并严重影响宿主的身体营养吸收能力,降低认知能力的发展, 造成肠阻塞, 在没有被治疗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死亡。在许多国家蛔虫病都非常常见。尤其是在资源缺乏的贫穷国家尤为常见。 因此,我们更应该学习如何避免蛔虫病及如何采取驱虫措施。

马来西亚常见的蛔虫种类

蛔虫如何感染宿主 ?

蛔虫可以透过多种方式感染宿主,并在感染宿主后,透过吸收宿主的养份并成长及繁殖。然后再透过宿主把所产下的虫卵散播出去。 到底蛔虫是怎么办到的呢? 让我们一起读下去吧!

当宿主在没有清洗干净的情况下生吃受到虫卵附着的蔬菜及水果时, 虫卵就可以经过食道进入到宿主的肠道里并寄生在里面。此外, 饮用没有过滤及煮开的水也可能喝进蛔虫卵哦。妈妈们尤其要注意的是, 如果您的小孩有玩泥土且不洗手的习惯的话, 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借由接触受虫卵污染的泥土感染上蛔虫病。有趣的是, 不单只是虫卵, 钩虫(其中一种肠道寄生虫)的幼虫可以穿透人类的皮肤并侵入到宿主的身体里。所以如果你有赤脚在户外行走的习惯可要小心咯!

当蛔虫成功进入宿主的身体后,它们会在住在宿主肠道, 吸收营养的同时还可以产下不计数的虫卵。 在宿主排便时, 这些虫卵也可以随之排到体外, 伺机感染下一个人。

蛔虫病的症状

蛔虫病的症状

其实,在初期感染时,宿主是没有任何特别明显症状的。 然而,随着病况加重 (例如蛔虫长大并繁殖), 宿主会有腹泻, 腹痛,全身无力,没有精神的症状。 而在小朋友里, 发育迟缓也是一项非常易见的症状。 值得一提的是, 如果是钩虫感染的话,钩虫会附着在肠道上, 并引起肠道出血!所以受钩虫感染的人, 容易有贫血的症状。

驱虫措施

驱虫措施,是一种定期给予宿主蛔虫药的预防性措施, 以降低蛔虫病感染率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, 1-14岁的孩童可以每半年至一年服用一剂蛔虫药 (蛔虫病感染率在20%-50%的社区, 应每年服药一次;而蛔虫感染率超过50%的社区, 应每半年服用一次蛔虫药)以有效降低发病率。而建议的蛔虫药种类及分量请查看上面的图表哦!

如何避免被蛔虫感染 ?

虽然蛔虫病看似无处不在,可是其实只要做好保护措施,跟着以下的小贴士,就能避免染上蛔虫病哦! 第一, 确保蔬菜水果在食用前都需清洗干净。第二, 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, 并在饭前及如厕后都要洗净双手。 第三,养成常常修剪指甲的习惯, 避免指甲过长,容易藏污纳垢。 第四, 避免随地大小便, 并尽量在设备完善的厕所如厕, 避免污染土地。 最后,养成在户外行走时穿鞋的好习惯。 只要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, 就不需要害怕蛔虫啦!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